2017-01-12 17:42:15分類:技術專題6860
2017年是智能電子產品發展最有機會的一年,智能硬件最火的時候,是在14年。幾乎一夜之間,智能硬件雨后春筍一般冒了出來。耐克做了手環,星巴克智能水杯,谷歌做了智能眼鏡,蘋果做了只能手表……更不用說流水線式的創業公司,紛紛踏足智能硬件領域。然而結果卻是,市場混亂,產品良莠不齊,消費者一頭霧水。
像硬件產品的無線頻率接收上,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軍用頻段,這些頻段一般都具有安全性好、數據傳輸穩定的特點,是自動駕駛汽車、智能家居產品數據交換協議的黃金頻段。但是法律規定,不能用。
還有wifi、藍牙等等無線傳輸標準,至今還不支持在單一設備端實現多設備連接,不支持自組網功能。這些功能的實現早就不成問題,但沒有設備支持,相關頻段不能用,是最大的硬傷。
所以,新的電子產品的興起過程,其實是整個科技行業技術標準的協調統一過程。
技術上的突破
一方面:相關硬件元器件的增大或者壓縮,需要整個產業鏈配合,研發周期非常長。像屏幕技術相關的標準很早就定了,現在你想研發一塊60寸2K柔性屏幕,就是三星、LG、夏普這些有很多年技術基礎的專業廠商,也得慢慢來。技術研發得10十年,制備工藝迭代三年一大考,量產規模生產再等三年。
另一方面:硬件產品的通行標準非常死板,這些標準已經限定了硬件能實現的功能。如果硬件標準不升級,硬件開發者所能做的工作只是讓相關功能速度更快、效率更高,或者是讓產品更大或者更小,其他都只能靠軟件層面實現。
整個來說,攔在這些新型智能產品發展路上的最大難題是:硬件相關的接口標準極為混亂復雜,難以統一。甚至相關的法律政策都會有明確的規定限制,某些產品不得有哪些功能。
虛擬現實設備成為焦點
主要是Oculus和Samsung Gear,虛擬現實設備和現實增強設備讓用戶體驗3D影像和360度虛擬影像。從游戲到視頻,此項技術能改變消費者使用電子設備的方式。虛擬現實設備曾經被認為是科幻的東西,但現在卻能實實在在買到,僅需要幾英鎊!GoogleCardboard是最劃算的虛擬現實設備,而它的競爭對手Samsung Gear更貴一點,但很流行。
那些想要完全沉浸在虛擬現實體驗中的人,應該選擇頭戴式虛擬現實顯示器,可能成為年度最佳產品。這一游戲頭戴設備已由Facebook收購,將給社交媒體、視頻及其他產品帶來虛擬現實體驗。
其實談到芯片制造,國內企業在技術上也許并不比國外企業差很多。只不過缺乏與其相抗衡的品牌競爭力罷了。另外,汽車芯片的制造相對于普通智能電子產品的芯片要嚴苛很多,因此對供應鏈和芯片認證有著嚴格的流程,進入門檻也相對較高。例如車規級別的芯片生產供貨周期有時在10年以上,這對于普通電子元器件提供商而言,挑戰是不言而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