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對比中國來說,選擇智能家居的切入口,各大科技巨頭更加看重智能音箱的發展潛力,隨著智能音箱產品越來越火,性能發展越來越完善,逐漸進入美國的居民家中,據美國國家公共廣播電臺和愛迪生研究公司發布的聯合調查報告顯示,大約有六分之一的美國人擁有智能音箱產品,這個數字比2017年1月時增加了128%。
看著國外智能音箱宣傳片里的各種高大上,“Hi,Echo”、 “Hi,Google”、“Hi,Siri”,音樂、鬧鐘、相框、家庭管家、視頻通話、助眠神器……智能音箱進入家庭之后,在增加便利性的同時,極大的豐富了日常生活,提高幸福指數,俗點說是將生活提升了一個檔次。
報告顯示,大約有3900萬美國人已經成為了智能音箱產品的受益者,其中亞馬遜Echo目前處于領先的地位,用戶大約占比11%,相較之下,Google Home類產品的用戶數比例大約為4%。研究顯示,64%的用戶最看重智能家居控制功能,自己之所以購買此類產品,主要就是希望用它們來控制家中的智能家居設備。還有66%的用戶表示希望用智能音箱實現信息和娛樂的功能。30%的智能音箱用戶表示,有了新產品之后看電視的時間明顯減少,有44%的用戶表示,自己已經同時開始使用智能手機上的語音助手功能。
市場分析公司CANalys發布一份智能音箱報告預測,指出2017年全球智能音箱銷量突破3000萬臺,它進一步預測,到2018年底智能音箱全球出貨量將達到5630萬臺,并稱2018年將是智能音箱普及的“決定性年份”。
而對于中國市場而言,科技巨頭仿佛都“不感興趣”,英文操作界面,中文語義難解,國內網絡限制,難以撬開中國用戶巨大的市場。
在經過各種遙控器、控制面板之后,中國的科技企業經歷了手機控制熱時期,在發現無非是將遙控器放在手機控制之后轉而向國外科技大腕學習,國內科技公司對于智能音箱的開發和研究稍晚于國外,現狀是一方面隨著小米、百度、京東、阿里、騰訊相繼發布旗下智能音箱產品,市場對于智能音箱的興趣保持著火熱;另一方面反觀用戶,卻是冷淡不少,據科大訊飛年報顯示,京東和科大訊飛合作的叮咚音箱2016年的整體銷量才10萬臺,對比中國家庭用戶的數量,簡直九牛一毛。
當然這和國情有很大關系,居住環境的不同,語音語義的復雜度不同,聽歌習慣的不同,將一個國外的東西生搬硬造服務國內家庭使用,太容易水土不服。雖然海爾、美的、創維等一批國內知名家電品牌一直在宣稱打造品牌旗下統一生態鏈,而對于同一用戶而言,購買了不同品牌的家居產品,最后在各個廠家的生態鏈中依舊是互不相通、互不相連。目前國內的智能音箱也多為品牌獨立生態鏈,京東的、阿里的、騰訊的、小米的……音箱提供的內容也無非圍繞自己品牌生態圈進行拓展,這對于智能音箱本著鏈接用戶衣食住行的各方各面的初衷是相悖的,也是智能音箱難以大火的重要原因之一。
知乎網友對國內知名智能音箱測評
雖然市場不好做,依舊有成批大小科技企業前仆后繼的“入了坑”。在2018CES上,百度、阿里、京東等企業針對智能音箱都有新的技術和產品面市,面前大大小小、參差不齊的產品多不下百,市場超飽和了。當然在產品同質化的當下,也有不少企業在為自己產品添加附加功能,如添加屏幕、監控、視頻聊天等功能,但什么是真正的痛點,還不清晰。
作為音箱最重要功能,語音的交互一直是決勝市場的最大因素,隨著AI技術的發展,國內語音識別龍頭企業在識別率上的不斷提升,但就語義識別和交互性方面與國外還存在差距,不少用戶就產品的語義理解上進行吐槽。
綜合各方面因素,恐怕智能音箱又會步了智能家居的后塵,要想短時間火爆起來難,需要長時間的產品雕琢和市場磨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