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來越多企業正涌入充滿商機的智能家居市場。
近日,美國高通公司宣布將在其推出的智能家居平臺上配備谷歌助手,以加強與谷歌公司在智能家居方面的技術合作,進而提高用戶對智能家居設備的使用體驗。
奧維云網的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智能家居的整體產值將突破萬億元,其中智能硬件的產值或達6000億元。其他第三方數據也顯示,中國智能家居潛在市場規模約為5.8萬億元,其中智能家電產品市場約4萬億元。
在2018年國際消費電子展(CES)上,三星電子和樂金電子(LG)分別推出其添加了語音功能的智能電視和冰箱等家電產品,以通過語音識別功能實現不同用戶的個性化服務。
但智能家居仍然面臨“不智能”的困境。公開數據顯示,當下智能家電用戶激活率尚不足20%,使用半年后繼續使用家電產品智能功能的用戶不足5%。
奧維云網副總裁郭梅德對《財經國家周刊》記者表示,雖然家電智能化是行業共識,但短期形成巨大突破較難。因為智能家居的發展面臨通信標準不統一、不同品牌數據難共享、數據結構和智能算法未能形成有效對接等難題。
互聯互通難題
集邦科技旗下拓璞產業研究院協理謝雨珊告訴《財經國家周刊》記者,智能家電的特點包括:應具有自動感知功能,能接收與自動控制住宅內遠程控制指令;能與住宅內其他家電等設備互聯,可以根據用戶需求、住宅空間環境自動設置和控制;依用戶習慣進行個性化設置并自動做出回應;能自我維護。
謝雨珊表示,智能家電還應具備兼容、開放性,因為同一個家庭內的智能家電產品不一定來自同一廠商。可能因為不同家電產品的通信協議不同,難以形成統一家庭網絡系統,無法在應用層為用戶提供方便統一的使用界面,進而影響智能家居市場發展。
四川長虹一位負責人向《財經國家周刊》記者表示,影響智能家居“智能化”首要的障礙是沒有統一的通信標準。如果家電產品有統一的通信標準(協議),“大家可以遵循共同的標準,這樣不同品牌的家電就能進行相互的關聯、對接和交互。”
群智咨詢資深分析師彭預涵向《財經國家周刊》記者表示,從目前的單品智能向局部智能過度,需要政府對通信標準進行統一,協同不同類型硬件和應用等。隨著5G的普及,局部智能將有機會實現,前提是政府須加快5G網絡的建設和內容準入的開放。
統一通信標準的重要性還在于,未來智能家居時代的連接手段必然多元化。以提供物聯網家居安全系統產品為切入的萬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吳太兵告訴《財經國家周刊》記者,未來人與智能家電交互的方式是多元的,有時用APP,比如遠程控制;有時用智能音箱,比如在客廳;有時則用指紋,如智能門鎖等。“沒有哪種方式可以全部覆蓋”,因此不同方式、技術之間的連接就更為重要。
相關機構正致力于改變這一現狀。在2018年1月9日~10日舉行的全國家用電器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智能家電分技術委員會年會上,來自中國家用電器研究院、哈爾濱工業大學等機構院校的專家學者共同審定通過了由海爾牽頭制定的《智能家用電器智能化技術電冰箱的特殊要求》、《智能家用電器智能化技術空調器的特殊要求》2項國家標準,同時啟動對智能酒柜、智能電熱水器、智能洗衣機3項國家標準的討論研究。
中國家用電器協會副理事長徐東生向《財經國家周刊》記者介紹,中國家用電器協會目前正在推進智能家電跨品牌互聯互通工作,提出了云端互聯的輕量級技術方案,在最大限度維護企業既有利益和個性化的同時,實現跨品牌互聯互通。
尚處初級階段
彭預涵表示,任何產品都會經歷起步、發展和飛躍的發展階段,智能家居的發展如果放在整個物聯網的發展進程中看,目前仍處在初級階段(即單品智能階段)。以智能電視為例,目前具備了“智能”的基礎,但是在內容、資源、軟件以及芯片等方面還不夠完整和完善。
“這是一個很大的瓶頸和障礙”,前述四川長虹負責人表示,不管是智能家居、智慧社區抑或智慧城市,內容和服務提供還存在很大不足。比如智能冰箱可以與超市或商場、醫院等相關機構實現連接,但目前沒有實現有效連接。即便智能家電具備智能化的服務功能,但由于沒有相關內容也不能實現其“智慧”。
羅蘭貝格管理咨詢公司高級合伙人兼大中華區副總裁任國強則認為,因為國內一般家電廠商只是把一些第三方提供的解決方案內嵌到自己的產品中去,既沒有思路清晰的技術路線,也沒有專利,對商業化的中長期方向也沒有研究和布局,“智能化在目前絕大多數家電企業的現狀,只是個噱頭。”
彭預涵表示,國內家電企業仍須在目前基礎上不斷結合硬件、軟件和應用加以創新,提高人機交互的智能化水平。
徐東生認為,不僅相關政府部門應致力于提高社會基礎設施的信息化水平,如5G通信技術、RFID的普及等,家(居)電企業也要主動與其他家電企業、第三方平臺等社會各方開展合作,共同為智能家居時代的到來努力。
此外,一個不可忽視的影響因素是中國消費者的使用習慣。歐睿咨詢(Euromonitor)研究經理杜佳琪則對《財經國家周刊》記者表示,智能家居面臨的挑戰還有中國消費者使用習慣的培養,因為中國消費者尚未習慣使用智能家電產品以實現人機交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