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5-26 14:44:38分類:行業資訊5448
目前全球領先的汽車廠商都開始涉足車聯網領域。蘋果、谷歌等企業在嘗試通過多屏互動、操作系統延伸的方式讓車載信息娛樂系統實現互聯化升級。
此次汽車可穿戴設備及生活平臺的發布,顯示國內互聯網企業正借助軟件和數據資源進入汽車市場,并通過開放平臺推進車聯網產業鏈的豐富。從長遠看,這將給用戶帶來更安全、更豐富的用車體驗。
汽車可穿戴設備簡介:
很多智能穿戴設備,根據汽車廠商的需要,來研發產品,或者研發APP.雖然這種做法并不新鮮,但不失為智能手表等可穿戴設備擴展其應用領域的好方法。手環手表等設備應該是智能家居的鑰匙,而且這種將傳統功能融入新設備的方法,也更便于新技術的應用,尤其是在汽車領域,安全與方便一直是用戶首要考慮的因素。
現在不少廠商在考慮手表等可穿戴設備的時候,往往會塞入各種功能,似乎它們可以作為一款獨立的設備使用,但與手機的配對暴露了其無法獨立 的短板。在具體的場景中,可穿戴設備要甘作配角,即使是一款不能記步和測心率,只能作為車鎖和門鎖鑰匙的手表,一樣可以被稱為智能手表,而且更容易被用戶 接受,目標用戶也更明確。
汽車可穿戴設備實例:
奔馳、沃爾沃等車企研發的智能手表、手環,提供了遠程控制汽車的功能,并且方便駕駛員對汽車的狀態、使用情況進行監測。然而,近年來推出的新車型,均標配能夠兼容不同的手機操作系統。車-機映射逐漸成為消費者使用車載系統的一種趨勢,利用智能手機來查看汽車的狀況,在汽車領域早已普遍。而且,一些具有遠程控制功能的汽車,也完全能夠使用手機來完成指令的輸入,更加成熟的語音識別系統也使這一功能更加完善。反觀更加小巧的手表、手環,不僅在操作體驗上稍顯不足,且信息的顯示數量也受到屏幕尺寸的制約。
戴著智能設備開車
首先,我需要把iPhone插入到汽車的Lightning Connector 連接器上,而這個連接器位于儀表板下的小儲物柜里。這是一個明智的安排,可以讓駕駛者遠離iPhone的誘惑。于是中控面板的7英寸屏幕就變成了梅賽德斯數字 DriveStyle應用的界面,不過該應用仍然是在iPhone上運行的。
你可以把DriveStyle想成是信息娛樂和導航的主平臺,從iPhone傳送到中控臺(目前DriveStyle僅支持iOS)。然后你用藍牙連接Pebble和iPhone,把Pebble當作外設控制器來使用。像這樣,這些設備就形成了一個菊鏈 (注:Daisy-Chain,一種沿總線傳輸信號的方法,其中設備串聯,而信號則從一臺設備傳向下一臺設備)。梅賽德斯的這個想法固然不錯,但僅用Pebble是無法完成全部設置的——駕駛者還是需要使用前排座椅之間的模擬旋鈕。
我把旋鈕轉到“媒體”(Media)類別,再轉到“輔助功能”(Aux),把Pebble添加到這個菊鏈中。你可能需要花一點兒時間來才能把它們連接起來,但一旦完成連接,設置起來也不算特別復雜。設置成功后,車輛的發動機一運轉,Pebble的左上角就會出現一個汽車形狀的小圖標。
請記住,奔馳CLA 250本來就自帶本機儀表盤信息娛樂和導航功能,駕駛者用模擬按鈕控制這些功能,并在中控面板上的7英寸屏幕上查看相關信息。DriveStyle和Pebble取代了那些老派按鈕。數字化的目的就是擊敗模擬世界及其戰斗力為渣的應用。
三個基本操作模式:
1.持續性(Constancy):設備是一直運行,時刻準備與用戶交互,而手機是解鎖屏幕之后才能交互。信號流是從人到設備,從設備到人。
2.增強(Augmentation):用戶其他事情時,設備同時在運行并為人服務,增強智力或者感官。
3.調解(Mediation):手機是手持設備,而可穿戴式設備可以成為身體的裝備,體現在以下兩方面:
封閉(Solitude):設備可以作為信號過濾器,比如廣告等不希望看到的媒體。以一種溫和的方式改變我們對于現實的認知。
隱私(Privacy):在手機上輸入密碼或者使用電腦工作,是有可能被其他人窺視。可穿戴式設備可以像衣服一樣保護我們的隱私,其他人并看不到我們與設備之間的交互過程。未經過你的允許,他人是不能操作設備的。
相關信息:
2014年5月5日,騰訊在全球移動互聯網大會(GMIC)上,發布路寶APP+路寶盒子,這是車聯網的首個汽車可穿戴設備。
如今可穿戴設備已日漸流行,與此同時汽車可穿戴設備也開始顯露頭角,這將為汽車駕駛增加更多便利和樂趣。正在此間舉行的2014全球移動互聯網大會(GMIC)上,一些創新的互聯網產品與觀眾見面,其中騰訊發布的路寶APP+路寶盒子引發業界關注,這是騰訊試水車聯網的首個落地產品。
汽車可穿戴設備發展:
去年MINI所推出的智能眼鏡,可以產生類似“X光”的視覺效果,通過與汽車周圍的攝像頭相連接,并對采集到的圖像進行整合處理后,駕駛者可以在眼鏡中“看透”A柱和車門,以消除這兩個位置的盲區。由此來看,這款智能眼鏡與汽車的攝像頭、雷達系統進行互聯后,就具備了“HUD”之外的功能。
此前,樂視聯合創始人、副董事長劉弘在博鰲論壇中表示,“未來的可穿戴設備與智能終端,能給用戶帶來的不僅是一個具有特殊功能的設備,而是它背后完整的生態系統。”他認為,可穿戴設備不是一種產品,而是讓用戶享受到內容和服務的入口。塔塔咨詢服務公司亞太區總裁GirishRamachandran同樣認為,可穿戴智能設備可以搜集大量信息,要與多方面相結合。比如,使用智能眼鏡導航到達目的地時,根據時間、車輛的狀態、駕駛員的目的,及時推送附近餐廳、4s店、加油站、充電樁等場所;給智能手表增加監控駕駛員身體狀態的功能,并及時調節車內空調的溫度、座椅位置,甚至推送周邊的醫療機構。與外界資源形成功能上的交叉,或許才是汽車智能化、網聯化的趨勢下,未來可穿戴設備發展的價值。
實際上,一些車企已經有所意識,并在這些方面做出努力。此前,日產發布的一款概念手表,不僅可以讀取汽車的行駛狀態,還能夠檢測到駕駛者的生理狀態,來監控其疲勞程度。同樣,福特還在近期專門成立了“汽車與穿戴式設備體驗實驗室”,用于研究可測量駕駛者疲勞程度、血壓、心跳頻率等生理狀態的可穿戴設備,以協助汽車內定速巡航、自動剎車等輔助駕駛功能的開啟。
比亞迪董事局主席王傳福表示,未來的汽車將不僅是一個出行的工具,還是一個虛擬的秘書,甚至是賺錢的利器,通過大數據的管理平臺,不僅能夠對駕駛者的不良習慣提出進行反饋,還能為車主定制專屬的服務。說到此,筆者不禁想到,如果將這些功能,被集成在一款可穿戴設備中,并能夠與更多的車型相兼容,那么所謂的“定制化”服務,將不再限定于特定的車型上,而是交給這個設備來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