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開發方案涉及醫療用品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耳溫計。
背景技術:
在所有的測量部位中,耳膜的溫度比口腔、直腸或腋下的溫度更能代表身體內部的溫度??赏ㄟ^檢測耳道中從耳膜放射出的紅外線的輻射量來作為測量耳膜溫度的依據。紅外線耳溫可在1秒至兩秒內快速量取并顯示耳膜溫度。在測量耳道中的紅外線輻射量時,耳溫計的探測頭需伸入外耳道中,感測耳膜所發出的紅外線,并借此測量體溫。然而,耳溫計測量不同病患者的體溫時,其探測頭會因直接碰觸耳道而有疾病交叉感染的現象發生。為了避免這種情形發生,耳溫計地探測頭通常與一次性耳套配套使用,在測量每一位患者后即可予以丟棄,下次使用時換上新的耳套。
在實際使用過程中,與耳溫計配套使用的一次性耳套使用及更換頻率高,但耳套和耳溫計通常分開存放,耳套易遺失,給耳溫測量往往帶來不便。
技術實現要素:
有鑒于此,為了克服現有耳溫計的不足,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耳溫計,該耳溫計內部能夠存放一組與耳溫計配套使用的一次性耳套,便于耳溫測量時耳套的拿取和更換,避免耳套遺失,使耳溫測量更加方便高效。
一種耳溫計,包括外殼及設置于外殼內的耳溫計本體,所述外殼內部沿長度方向設置有耳套容置槽,所述耳套容置槽的槽口設于所述外殼底部,所述耳套容置槽的槽底固定有壓縮彈簧,所述壓縮彈簧的自由端與推板連接,耳套容置槽內部槽壁上設置有活動擋板,所述活動擋板一端與耳套容置槽內壁鉸接,活動擋板另一端為伸向耳套容置槽內部的活動端,所述耳套容置槽的槽口螺紋連接槽蓋,所述槽蓋上設有與耳套形狀相配合的彈性夾體。
本實用新型在耳溫計內部沿耳溫計長度方向增加一耳套容置槽,槽內用于存放疊放在一起的耳套,并且通過壓縮彈簧及活動擋板與槽蓋上彈性夾體的配合,壓縮彈簧提供將耳套往槽口方向移動的推力,槽蓋上彈性夾體伸入耳套容置槽內部實現耳套的夾取然后取出,活動擋板回位至水平方向實現耳套容置槽內剩余耳套的阻擋保持剩余耳套容置于耳套容置槽內,從而實現耳套的自動出樣及耳套拿取,避免耳套遺失,使用方便,提高耳溫測量效率。
優選的,所述耳套容置槽為一端開口的圓筒形結構,所述耳套容置槽橫截面直徑大于耳套直徑,所述耳套容置槽所述耳套容置槽的槽口設置有內螺紋,所述槽蓋包括蓋板以及與蓋板周圈連接的側壁,所述側壁上設置有與所述內螺紋相配合的外螺紋,所述蓋板上設置有彈性夾體。
更加優選的,所述耳套包括錐臺形套壁及與套壁連接的環狀基底,所述彈性夾體包括與耳套套壁形狀相同的側壁及與耳套環狀基底形狀相同的環壁,所述環壁內周圈與所述側壁連接,所述環壁外周圈連接有弧形夾持部。所述彈性夾體與耳套形狀相適配,能夠實現單個耳套的夾取。
進一步優選的,所述彈性夾體的側壁及環壁上縱向開設有2~4條切縫,所述切縫在彈性夾體周圈均勻分布。
進一步優選的,所述活動擋板與耳套容置槽槽口之間的距離小于所述彈性夾體的高度,保證槽蓋蓋合耳套容置槽時,彈性夾體可以通過活動擋板接觸并夾取耳套。
優選的,所述活動擋板一端通過自動回位合頁與耳套容置槽內壁鉸接使所述活動擋板的活動端能夠向耳套容置槽的槽底方向翻轉。所述活動擋板的原始位置為與耳套容置槽槽壁垂直的平面,防止耳套容置槽槽內耳套掉出,當彈性夾體伸入耳套容置槽槽內夾取耳套時,活動擋板活動端向耳套容置槽的槽底方向翻轉使彈性夾體進入,取樣結束后,自動回位合頁帶動活動擋板回歸至原始位置。
進一步優選的,所述活動擋板設置有2~4個,所述活動擋板設置于同一水平面上沿耳套容置槽內壁周圈均勻分布。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提供的耳溫計內部置有配套的耳套,在進行耳溫測量時方便耳套的拿取和更換,避免耳套遺失,且本耳溫計能夠實現耳套自動出樣及拿取,無需用手拿取耳套,避免耳套污染,方便耳溫測量操作,提高耳溫測量效率的同時保證測量結果的準確,極具實用價值,易于推廣使用。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耳溫計予以進一步說明。
本實施例提供了一種耳溫計,如附圖1-4所示,包括外殼1及設置于外殼內的耳溫計本體2,所述耳溫計本體2包括常規耳溫計除了外殼以外其他所有結構,所述耳溫計本體能夠實現常規的測量耳溫的功能。所述外殼1內部沿長度方向設置有耳套容置槽3,所述耳套容置槽3為下端開口的圓筒形結構,所述耳套容置槽3橫截面直徑大于耳套4直徑,所述耳套容置槽3的槽口設于所述外殼1底部,所述耳套容置槽3的槽口螺紋連接槽蓋5。
所述耳套容置槽3的槽底固定有壓縮彈簧6,所述壓縮彈簧6的自由端與推板7連接,耳套容置槽3內部槽壁上設置有活動擋板8,所述活動擋板8一端通過自動回位合頁9與耳套容置槽3內壁鉸接,活動擋板8另一端為伸向耳套容置槽3內部的活動端,使所述活動擋板8的活動端能夠向耳套容置槽3的槽底方向翻轉,所述活動擋板8的原始位置為與耳套容置槽3槽壁垂直的平面。具體的,所述活動擋板8設置有2個,所述活動擋板8設置于同一水平面上且沿耳套容置槽3內壁周圈均勻分布,活動擋板8活動端之間的間距小于耳套4的外周直徑。在耳套容置槽3內位于所述推板7與活動擋板8之間存放有疊放在一起的耳套4。位于所述活動擋板8的下方,在所述耳套容置槽3的槽口設置有內螺紋。
所述槽蓋5包括蓋板51以及與蓋板51周圈連接的蓋壁52,所述蓋壁52上設置有與所述內螺紋相配合的外螺紋,所述蓋板51上設置有與耳套形狀相配合的彈性夾體10。
為了便于理解,耳溫計適配耳套4的結構如附圖4所示。所述耳套4包括錐臺形套壁41及與套壁41連接的環狀基底42,所述彈性夾體10包括與耳套套壁41形狀相同的側壁101及與耳套環狀基底42形狀相同的環壁102,所述環壁102內周圈與所述側壁101連接,所述環壁102外周圈連接有弧形夾持部103。所述彈性夾體10的側壁101及環壁102上縱向開設有2條切縫104,所述切縫104在彈性夾體10周圈均勻分布。所述彈性夾體10的高度大于所述活動擋板8與耳套容置槽3槽口之間的距離。
本實用新型是這樣實現的:將耳套4疊放后放入耳套容置槽3內存放,使耳套4環狀基底42與推板7接觸并壓縮壓縮彈簧6,活動擋板8處于與入耳套容置槽3槽壁垂直的原始位置,阻擋耳套4從耳套容置槽3內掉出。槽蓋5蓋合過程中提供一個向上的推力使活動擋板8的活動端向上翻(向槽底方向),彈性夾體10通過活動擋板8之間的間隙進入到耳套容置槽3內部,耳塞在壓縮彈簧6向下的推力下進入到彈性夾體10內并被夾持住。彈性夾體10形狀與耳套4向匹配正好夾持一個耳套,在需要進行耳溫測量時,開啟槽蓋5并向下拉出,耳套隨槽蓋5帶出,同時活動擋板8在自動回位合頁9的帶動下回位到原始位置,防止耳套容置槽3內剩下的耳套掉出。
可以理解的是,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可以根據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構思做出其它各種相應的改變與變形,而所有這些改變與變形都應屬于本實用新型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